“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总有阴云笼罩,但,总有人在成为刺破黑暗的光。这部剧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坚守正义、勇往直前的检察官们,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
检察侦查大剧《以法之名》自6月24日登陆优酷以来,热度和口碑持续发酵:播出仅5天,优酷热度即突破万点大关,最高达10200;在猫眼、云合、灯塔、德塔文、微博、豆瓣、抖音等13个榜单强势登顶;#这剧开局就刷新国产剧尺度#、#以法之名群像爆发力#等热搜词条持续引发网友热议。
《以法之名》的播出,恰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的重要节点——作为优酷白夜剧场“守正系列三部曲”的首发之作,它通过刻画第十一检察部的检察侦查职能,鲜活、生动地向社会介绍检察侦查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并引申到执法者自我革命、淬炼成长的深刻精神内核,加之紧扣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惩治司法腐败等现实主义主题,被众多观众拿来类比《人民的名义》,点赞这部作品带着平台和主创“为好内容全力以赴”的追求,拓开了法治题材蓝海。
题材创新
全新挂牌的“检察侦查厅”,深意何在?
近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门口,“检察侦查厅”的牌匾正式亮相,旋即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新设“检察侦查厅”,有何深意?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副主任、《以法之名》总制片人彭诚介绍,两年前,全国各级检察院开始在内部普遍设立检察侦查部,主要负责检察侦查工作,即查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在司法案件中涉及犯罪的行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全程指导下诞生的《以法之名》,堪称一部回应大众关切的应时之作。
司法是约束公民的,那执法者呢?《以法之名》首度聚焦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通过讲述以洪亮(张译 饰)为代表的新时代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故事,揭开“第十一部”的神秘面纱——这个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部门,承载着“刮骨疗毒”的使命。
剧中,检察官洪亮(张译 饰)、李人骏(李光洁 饰)、乔振兴(是安 饰)既是一个系统的同事,更是大学好友。“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庭审期间,乔振兴在录制了自称是万海保护伞的视频后,疑似自杀。然而,一名匿名举报信直言乔振兴之死并非意外,还指出真正的黑社会保护伞是李人骏。
在说服洪亮加入指导组时,海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放(王劲松 饰)做了三个假设:“假设李人骏没有问题,乔振兴有问题,你怎么看?假设乔振兴没有问题,李人骏有问题,而且乔振兴的死和李人骏有关,你怎么想?如果两个人都有问题呢?”面对追问,洪亮给出的反应是“不科学”“不可能”,最后他甚至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表示“如果都有问题,那就是我有巨大的认知问题”。
全剧开篇不久的这幕场景,抛出了《以法之名》的主题:严惩司法腐败,天然存在矛盾感,体制内如何纠正错误?困境又是什么?司法工作人员面对“情”与“法”时的纠结与冲突,以及他们打破困境、不断夯实法治信仰根基的努力,构成了《以法之名》的着墨点。
《以法之名》以剧情为“窗”,不仅将法律与人性的复杂关联摆上台面,更用关于程序正义的辩论、关于法律条文的输出、关于职业信仰的诠释,潜移默化地完成法治精神的普及与法律知识的传播,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理解司法运作的逻辑,感受法治进步的温度,体悟“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创作极致
历时三年打磨剧本,一字都不能错
《以法之名》热播以来,被众多的法学生拿来当成学习资料,连称“办案细节还原度拉满”“连程序瑕疵都要较真”“简直是把未来职场给沉浸式体验了”……不难感受到,这部用专业主义精神打造的作品,足够经得起广大观众的推敲与审视。
“优酷始终秉持创作精品剧集的初心,和优秀的创作者一起,为好内容全力以赴”,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以法之名》总制片人敦淇分享道:“在剧本打磨阶段,我们主创团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奔赴四个省份、十几个城市进行采风,从最高检到基层单位,采访了超过100位检察官,查阅了大量卷宗,历经打磨,完成了一个原创的剧本。”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剧集“高举高打”的专业性,最高检影视中心在拍摄过程中从全国抽调了十余位检察侦查的专家,对演员和编剧进行检察职能和专业知识普及。
“这部剧走到现在,非常感谢最高检影视中心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剧中涉及了大量的法律术语、询问戏份、开会场景,对台词的准确率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我们编剧组的专业术语是一定要经过专家审核的,一个字不能出错”,据敦淇介绍,从选题方向、剧本创作到现场拍摄、后期审查,最高检影视中心全程保驾护航。
《以法之名》中的询问戏份,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询问戏份是展现司法过程、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内容。剧中,每场询问的拍摄场景和表现内容都不一样,但都基于真实的法律逻辑和现实逻辑,各具看点和燃点。
例如:在看守所询问“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当事人万海时,对于万海模糊不清的证词,郑雅萍(蒋欣 饰)用压迫感十足的一连串提问,让人措手不及,直接自露马脚;为做实谢鸿飞(郝平 饰)指使程子健(金泽灏 饰)找人“误烧”乔振兴遗体的证据,郑雅萍、程子健兵分两路,用“颗粒度没拉齐”的分开询问避免串供行为;面对总是用“破防”进行抵抗的谢鸿飞,洪亮表面随和实则缜密,以生活化对话切入,逐步突破对方心理防线……
这些火花四溅的博弈场景,与其说是“塑造”,不如说在“纪录”,总能让观众迅速代入其中,感同身受于检察官们的智慧与胆识。
值得一提的是,为还原检察官们的日常,《以法之名》从监狱、看守所,到法庭、检察院……几乎都在真实场景中完成。
这种身临其境的职业感,让演员们完全投入其中。蒋欣就曾表示,从穿上检察官制服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坐、立、行全变了,整部戏她都非常严肃地在完成拍摄,“我们不能有辱这身衣服。”
悬疑拉满
不到最后,猜不出结局和真相
从第一集起,《以法之名》就以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将悬念和反转拉满。
深夜,一个年轻的检察官扎进了冰河之中,留下了一个自认是黑社会保护伞的视频;镜头一转,“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开庭,万海集团律师张文菁(董晴 饰)在法庭上喊冤,意图借助社会舆论进行翻案。因一封匿名举报信前来的省指导组,工作过程中处处碰壁,被监视、被阻挠,并且发现当事人几乎都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制服”了……
“万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到底谁在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以法之名》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
“一部36集的检察侦查大剧,如果没有一个抽丝剥茧的好故事,让观众很快就猜到了孰正孰邪,就没意思了。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强调,一定要引领观众抽丝剥茧到最后一刻”,敦淇说。
如观众们所见,《以法之名》在悬疑感的营造上,并不是依仗情节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而是建立在严密的证据链条和复杂的人性博弈之上,步步逼近真相。
《以法之名》老戏骨云集,在演绎剧中人物或为信仰、或为名利、或为情谊的复杂纠葛中,他们飙戏感十足。
张译、李光洁、蒋欣构成的“铁三角”犹具张力:一方面,洪亮和郑雅萍由相互芥蒂,走向共同携手探寻真相;一方面,李人骏和洪亮从大学校友,走向侦查中的相互博弈。
叙事过程中,《以法之名》拒绝将检察官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正义符号,而是通过丰富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脉络,展现他们在“法”与“情”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家庭里的烦恼、进步中的焦虑、办案时的煎熬……
有观众评价道,无论洪亮的挣扎、郑雅萍的坚守抑或李人骏的迷失,莫不是在引领大家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法律人真正的“法理”?是那些写在纸上的条条框框,还是深藏在每个人心里,对公平正义永不熄灭的执着?
事实上,法律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无数人用青春和热忱浇筑的信仰。
有趣的是,《以法之名》整个叙事的时间背景,从冷冽的寒冬开始,逐步进入春暖花开的时节,待全部杀青之时,已是夏天。
这也让观众不禁期待:随着剧情推进,待冰消雪融之际,让正义昭然于世,将真相“晒”在阳光下。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