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各地文旅“火热内卷”“花式宠粉”,已是大众共同的体感。
与之相应地,“没出圈时想破圈,已然网红想长红”是地方文旅发展中的迫切心态和普遍诉求,大家都试图在“卷出圈”的风景线中抓取到一个“常出圈”的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到底是什么呢?
5月31日,第三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举行。以茶卡盐湖景区全新升级开园为契机,众多行业专家及全国多地文旅“网红”名片的操盘手们云集西宁,就当前我国旅游业消费升级的新空间、新趋势和新机遇,展开紧贴前沿脉动、直击一线探索的务实交流。
本次论坛达成的高度共识,指向了如何“服务美好生活”这个核心命题——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服务美好生活”正是旅游业五项使命之首。
如何在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让“诗和远方”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结合第三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论坛”上的多方分享,略述一二。
第三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论坛“现场
一个样本:中国的天空之镜
是被游客需求“倒逼”出来的
提到茶卡盐湖,大家的脑海里会冒出许多标签:中国的天空之镜、最美星空、人生要去的55个地方……当然也少不了堪称拍照绝配的红色长裙。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幅绝美画卷,茶卡盐湖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悠久开采历史的工业盐区,成为顶流景区,实乃“美丽的意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自驾游的迅速兴起,以及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一些自驾游客和网络达人在发现了茶卡盐湖的独特景观后,将它推到了世人面前。
2013年,微博上一条“何必去玻利维亚,这里的天空之镜美到哭”的文章,引发全网关注,那张红裙子小姐姐的仙境图,对茶卡盐湖的“出圈”更是功不可没。
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度让青海盐业公司很是“烦恼”,因为这对盐湖的生态、游客的安全包括生产的秩序,带来了极大挑战。可是,挑战往往意味着机遇,在游客需求的“倒逼”下,茶卡盐湖掀开了全新的篇章。
据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介绍,2015年,西部矿业集团启动茶卡盐湖旅游项目建设,创造性探索了“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成功将单一的工业产区打造成为集观光体验、科研考察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培育打造的“天空之镜”旅游品牌不仅成为了青海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也以点带面地掀起了国内盐湖游的热潮。
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永利
据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海清学进一步介绍,从2015年10月开始建设,到2016年正式开园,整个过程尤其强调通过市场调研为景区发展做方向性、策略性的保障,充分利用工业遗迹,大力挖掘“人可以在湖面行走”的特色,最后依托网络媒体的宣传资源平台,使得茶卡盐湖成为了全国第一批的网红景区。
西矿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海清学
这些年来,为深化茶卡盐湖以观光、拍摄闻名的特色,景区每年都会更换沉浸式打卡装置。行走在湖中的小火车、世界上最大的户外盐雕艺术群、最美婚纱拍摄基地、盐文化馆、青盐冰淇淋……创新不断的小内容,持续召唤着八方游客。
2024年,面对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特别是大众的更高需要,西部矿业集团投资3亿元,对茶卡盐湖景区提档升级,构建了茶卡心、茶卡霞、茶卡风、茶卡雪及茶卡盐五大主题游览区,增设了27处以盐湖历史、民俗文化、盐雕体验为主题的拍摄道具;优化了小火车的线路,提升了运力和效能;同时建设了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体验为一体的信息化管控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具性价比、安全感和体验感的一站式服务,使之成为同类景区的样板和标杆。
无论最初的“被动承接”,还是如今的“主动突破”,西部矿业集团对茶卡盐湖景区的改造,都是基于对盐湖文化的深入探索,为游客积极开发个性化体验、高质量服务和创新性场景,进而让游客与盐湖的距离越来越近,感受越来越好。
一个现象:网红变长红
都在走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
作为“网红打卡地”的代表作,茶卡盐湖景区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海清学总结道,茶卡盐湖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大经验:一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到景区建设,所有建设均建立在原有工业遗迹的基础之上,并没有拓展新的建设内容;二是充分依托景区纯粹的自然景观,持续挖掘并创新呈现盐湖文化的独特性;三是借助互联网和自驾游的“势”,快速推进转型。
不难发现,茶卡盐湖景区“网红”变“长红”的秘诀在于:回归文旅“文化为魂、内容为核、体验为王”的本质,围绕自身的独特优势,塑精品,重迭代,常创新,在脚踏实地的“消费升级”中,站稳自己的竞争生态位。
所以,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旅竞争环境里,一个文旅项目、一座文旅城市能否坚定不移地“做自己”,并且持续修炼,走出一条“专精特新”之路,至关重要。
本次论坛上,众多专家和景区“操盘手”们从当下更多的“网红”景区说开去,分享如何“做自己”。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子洋认为,“消费升级的核心,不在于我们如何去掏更多的钱或让游客花更多的钱,而是通过内容升级、业态创新,让人民群众拥有更优质的体验”,核心第一条就是要坚守文化、敬畏文化,这是我们的灵魂;同时还要擅于挖掘自身的核心资源,用敬畏市场的逻辑去敬畏用户,找到唯一性和第一性,找准自身的定位。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消费升级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子洋(左1)主持圆桌论坛
哈尔滨并非一夜成名,1963年就有了第一届冰灯游园会,1985年启动了第一届国际冰雪节,它的冰雪基因,乃至音乐基因、美食基因,就是刻在城市文旅的骨子里的。多年来,哈尔滨不停在进行产品迭代,在冰雕的打造过程中,更是跨越了大量的技术难点。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为何常年“人从众”?从“华灯太白”“不倒翁小姐姐”,到“盛唐密盒”“乐舞长安”“盛世花开”……这里用不断焕新的沉浸式文旅演艺,向大众输出着盛唐文化的浪漫想象。
阿那亚何以成为“心灵栖息地”?从第一个地标建筑“孤独图书馆”开始,阿那亚陆续打造了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等超级符号,更有不定期引入的公共空间艺术和行为艺术,以及一年一度以戏剧节为名的精神狂欢,邀同道中人跃入文艺之海。
这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文旅项目或文旅城市,都有自己的“流量池”,即使没有天然引流的傲人资本,也有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在追求“精耕快做一体化”的文旅实践中,“流量池”的构建,靠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点,而是持之以恒的创新,需要的是科学的规划、系统的运作、专注的打磨,这种埋头苦干的真诚,终总会遇见欣赏的微笑。
一个趋势:从“需求侧”发力
尊重大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景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政策和文旅融合为景区发展送来春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景区消费的升级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理事长姚军在论坛上表示,景区“消费升级”有着十分广阔的成长空间,也引领景区向着新的发展境界跃升。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理事长 姚军
过去,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是从“供给侧”发力的,但从当下的趋势来看,从“需求侧”的发力更为重要——在传统基建业已完成之后,如何建设内容、创新内容、运营内容,深层满足游客的情感需要和文化体验,才是题中之义。
贵州“村超”、“村BA”的出圈过程,是把大众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风情融合起来的创新,也是一场充分释放乡村激情的全民狂欢。
淄博烧烤如何能红?它赶上的风口是打卡式旅游、社交式旅游、报告式旅游,一批疫情期间曾在淄博隔离的大学生的“感恩行动”,引来了最暖的“全民围观”。
河南开封的“王婆说媒”,以传统的通俗文化为基石,展现了大宋时期的市井生活,也恰好到处地击中了年轻人在婚恋这件事儿上的热点和痛点。
茶卡盐湖景区2024开园仪式的主题,叫“在天空之镜,遇见中国红”,这和由网友首提的“中国的天空之镜”概念以及刷遍全网的红裙子小姐姐,形成了奇妙的“闭环”。
茶卡盐湖景区2024开园仪式
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副总编辑唐晓艳在本次论坛上所说,不论围炉煮茶、特种兵式旅游、观演式旅游、反向旅游、City walk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异军突起,还是大理、南京、西安、淄博、榕江、天津、哈尔滨等目的地的火爆出圈,都离不开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和有力推动。追求个性、自由、沉浸式的旅游方式,正深刻影响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成为引领旅游消费趋势的新动力,不断地催生、激发出新的消费模式和旅游产业新业态。
某种程度上,从“需求侧”发力的文旅时代,就是充分尊重大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全新阶段。
在立足自身、找准特色的基础上,景区迫切需要撬动蕴藏在大众中的需求、智慧和力量,展开符号的共建、进行品牌的传播、驱动内容的升级,最后要用每个城市的待客之道去欢迎每位游客,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宠粉模式”。
本次论坛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发起的“大国盛景”赋能计划,就是一个以“共创思维”构建景区长效发展生态的有益探索。这项计划将邀约百家优质景区,共同引领造势、高效种草,引发游客与景区的深度共鸣、双向奔赴。
作为“大国盛景”赋能计划的创新内容之一,央视网“央剧场”专门为文旅景区打造的系列微短剧《风景猎人》IP已开机。该剧集将融科幻、文旅、治愈于一体,带来不一样的文旅微短剧体验。
风景猎人海报
回到文章最初的议题——旅游业“消费升级”的内涵正是“以人为本”,在“服务美好生活”的努力探索中,打开更多的“诗和远方”。
文丨光华锐评特约评论员 任宝华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