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努力让AI去完成1到100的事情,但最主要的是0到1。创意的起源,‘下指令的人’的想法、审美、想传达的意念,是否能带给网友一些感受上的共鸣,引发思考。”
本期#操盘手必读,光华锐评专访央视网《AI我中华》幕后团队,解码爆款AI短视频幕后“主脑”如何以“思想+艺术+技术”推动融合创新,花式调教AI帮人工作,探见央视网在AIGC领域的前瞻布局和未来发力。
专访央视网嘉宾:
视频生态事业群副总经理、视频部总监 兰军
技术事业群用户数据中心总监 李义彪
视频生态事业群视频部副总监 冯晔
视频生态事业群视频部《比划》栏目制片人 魏宇
小C项目负责人 沈毅
当各大社交平台上铺满用AIGC生成的几秒钟短视频时,央视网用一支完成度超高的全流程AIGC制作的视频《AI我中华》,惊艳全网。
网友们惊呼,“穿越AI秀肌肉,被性感的灵魂震撼”,《AI我中华》不仅画面炫彩、充满想象力,而且叙事流畅、逻辑严密,有着丰富的细节,和步步为营的匠心。
这支短视频时长3分钟,40+幅SD造字,200+画幅精华片段,34个省级行政区风景高燃呈现,在发布当天引爆全平台,成为当日新媒体传播的流量“C位”,被称“每一帧都是屏保”!
此后,AI创意类KOL、AI影视类博主们纷纷加入“自来水大军”,主动拆解《AI我中华》技术构筑并针对创意逐帧分析,赞叹“AI产品完成度这么高还是第一次”。
用创意打开AI“盲盒”
Sora正式对大众公开之前,文生视频拢共分几步实现?答案是先由文生图,再由图生视频。
《AI我中华》生成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200多张地标图片,制作了200多个视频片段,最后将这些零碎的素材进行剪辑和特效制作,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操起来就像开盲盒,没人知道生成的图片和视频是什么样。
调教好AI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创意和思想的表达。因此,AI工具背后的“主脑”才最为重要。
在总台“5G+4K/8K+AI”战略布局下,央视网早在2019年就率先提出“AIGC”概念,建设“人工智能编辑部”并发布了系列创新产品,打造引领主流媒体“智慧+”变革的新引擎。
央视网始终关注AI前沿技术在视听传媒领域的更多应用可能性,不仅践行技术创新,更注重以内容创新探索行业赋能和价值引领。叠加了多重思考和诉求的创作,无疑是更难的,但无疑也是更有价值的。
央视网此次推出AI短视频《AI我中华》,是在总台大力探索AI技术的趋势下,立足“文旅+”赛道作为发力点,在两会节点上创新主流媒体报道实践,最大化利用AI的想象力和实践力描绘出的“中华盛世”。
来自央视网视频生态事业群的主创团队深入挖掘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文化精粹、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科技发展,结合各省市区特色和优势让AI肆意想象。
在此过程中,团队不断引导AI的“跑道方向”,适当做加减法,让作品主题更突出、结构更精巧,从400多张图片、487个文件、总大小3.57GB的素材中不断筛选,通过个性化的调整和融合,使得视频在短短3分钟内展现了高质量的图像质感和叙事节奏,以丰富的动态效果和视觉冲击力,构建了一幅AI现代版的“千里江山图”——
以“小笼包+现代城市+繁花” 演绎的上海,在“XXL号冻梨”中滑雪的黑龙江……网友脑海中对各地的奇异幻想得以呈现其中。
同时,《AI我中华》这个别出心裁的片名,也是央视网发挥媒体创新优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旅产业、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宣言。爱要用AI大声说出来。
用“青年+”思维“比划”世界
《AI我中华》最大的亮点不在于多少种AI技术的运用,或者做成了一支多么有难度的AI视频,冯晔认为,关键在于为传统主题混剪宣传片制作带来一次深度创新,摆脱了AI叙事层面的纯技术“秀肌肉”式的碎片化讲述逻辑,让大众改变了对AI视频的刻板印象,成为央媒在AI领域突破与新样态制作的代表作品。
正如《比划》栏目制片人魏宇介绍,《AI我中华》思考的是“如何用青年人喜欢看的形式,传递青年人有共鸣的情绪,再嫁接主流媒体的叙事逻辑”,从而让产品形成高立意、深情感、多层次、多维度的独特魅力和思想价值。
有网友留言,“真正的AI,应该领你见世界,握你的手,带你执概念的笔,造你的梦”。
“概念”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央视网短视频栏目《比划》团队一直秉承着“青年+”的思维模式,用最新的话术、全新的视听语言和呈现方式去“比划”世界。
此前,团队就曾多次试水AI领域,推出“AI智能对话”系列创意微视频。
不论是去年“开学第一课”的《跨越时空与李白、鲁迅、钱钟书聊“开学”》和农历八月十五的《AI中秋奇旅 钱学森、“嫦娥五号”、万户、李白的科幻跨界对谈》,还是2024新春佳节前夕的国风AI立体水墨《寻龙记》中,战国文物“青玉龙”与卧龙先生诸葛亮的“猜灯谜”,都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除了运用AI工具,这些视频令人眼前一亮的依然是思想内核的创新表达。
它们通过历史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去探讨现代社会热点问题,从AI技术的运用反推选题的切口、角度和讲述风格,用AI的形式扩大传统媒体内容的边界,赋予AI作品更胜一筹的灵魂和情感。
用AIGC共创未来
从《AI我中华》的诞生,亦可见央视网在AIGC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发力。视频中,央视网虚拟数字人小C的声音细腻流畅,视频创作过程还融入了央视网“智策”大模型的应用。
目前,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积极探索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在辅助多模态内容生产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自身海量的高质量数据优势,以通用底座大模型为基础,打造传媒行业专属大模型——“智策”大模型。
李义彪介绍,该模型攻克了媒体场景任务适配、媒体数据再训练、模型微调等多个技术难点,构建了事件感知抽取、生成式搜索、多步骤写作、文生图、知识问答等传媒行业大模型原子能力集。
同时,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还创新打造以素材智搜、选题热点挖掘、内容智能创作、传播力洞察为核心的传媒行业大模型应用产品矩阵,可全面赋能“策、采、编、审、发”各个环节,实现图文、视音频作品的智能化生产传播,大幅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两会期间,央视网网络媒体事业群联合技术事业群,运用“智策”大模型创作《AI时政画报》系列报道,极大丰富了画报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多篇专题获得全网通发。
“AI时政画报”系列作品
除了“智策”大模型,央视网还联合“京西智谷”共建“AGI联合研究中心”,将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视音频领域的应用开展前瞻性技术科研攻关,特别是聚焦文生视频大模型赋能传统视听产业。
在虚拟数字人领域,央视网小C作为2021年两会期间首个直播连线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的3D超写实数字人,以其百变形象和强大实时交互能力,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持续参与重大新闻报道、总台网络春晚、顶级赛事播报、品牌宣推活动等。
小C项目负责人沈毅表示,小C朋友圈不断拓宽,推出首档虚拟偶像沉浸访谈微综艺《未来可C》,积极联动国内外虚拟偶像,社交属性和粉丝量持续增长。
今后,央视网还即将推出文旅、健康、国风等垂类数字人,构建“数字人天团”,并将联合各界力量建设“数字人工厂”。
“2023年以来,央视网加速布局AIGC赛道,组建了跨技术、内容、产业的‘数字人工作室’,持续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内容创意,打造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AI产品。”兰军说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央视网也将不断深化‘5G+4K/8K+AI’融合传播,提升‘数字人工作室’的品牌效应,链接内容与市场,做‘人工智能+’在传播领域的深度探索和应用。”
AIGC时代,每天都有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出现,学会使用AI或许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从0到1”的创意建构,是一个创作者“主脑”对“思想+艺术+技术”的深度思考、潜心践行、醇熟运用。
就像《AI我中华》那些炫目的视觉效果背后,创作者注入的创意、情感和使命才使其成为回味无穷的爆款。
央视网在AIGC领域将持续发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媒体创新动能,携手行业迈向更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未来!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