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锐评×王宝强:从《大闹天竺》到《八角笼中》的这六年

副标题:

来源: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3-08-30 21:04:42
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3-08-30 21:04: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六年前,首次以导演身份执导电影《大闹天竺》的王宝强,成为“金扫帚奖”首位登台领奖的导演,拿了“最令人失望导演”奖。

今年,王宝强带着《八角笼中》“杀”进暑期档,网友们评价: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该片收获不俗口碑与票房,入围了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王宝强本人也入围“金鹿奖”最佳导演奖。

六年来,导演王宝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一路走来他有何感受?光华锐评专访王宝强,看看这位导演界“新人”六年的成长。

“不能因为一部戏自己把自己打倒了”

“‘金扫帚’不是一个很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你进步,我爱电影,我也尊重电影,尊重观众,也尊重在座的各位前辈们,我欠观众一声对不起。这次算是欠观众一次,未来我会不断地努力学习,一定能成为大家心目中比较合格的一个导演。”

这是王宝强在领“金扫帚奖”时的发言,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说,当时决定去领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观众,“观众花钱买票看你,你没有满足他的观影感受,我自己心里面是比较难过的”。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红毯上的王宝强

他觉得“欠观众一个道歉,对不住观众”,许诺会努力让观众看到一部满意的电影,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但“没有想到花这么多年”。

这六年过程很艰难,王宝强也有很多时候害怕自己再一次失败。他想尽量让成功率高一点,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题材拍,于是有了《八角笼中》。

电影《八角笼中》海报

不过,王宝强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人嘛,成长过程中不能因为一部戏就自己把自己打倒了”。他说,从《大闹天竺》中,观众或者同行也许没看到他有导演天赋,就像他跑龙套时也没有人觉得他能成为一名演员,但只要努力下够功夫,“通过作品是可以改变的,观众就会认可你”。当然,如果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说一千道一万观众还是不买账,“最重要的一点,看电影表达,这是最直接的”。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不管进没进电影院,相信大家对《八角笼中》的故事并不陌生。它改编自轰动一时的“格斗孤儿”事件,失意的中年男人向腾辉(王宝强饰)带领一群孩子突出命运重围,探寻人生出路。

在王宝强看来,《八角笼中》故事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的“票房口碑是实打实的,也没有大明星、大流量,我们一点点拼、努力,观众还是喜欢看的”。

这部电影的类型、剧情、人物,都让网友认为“很王宝强”,翻阅影评,常常能看见“真诚”二字。“这对我是非常高的评价。”王宝强说,“一部电影,导演是什么样的人是隐藏不住的,看电影就会了解这个人。”电影的故事、语境表达,都是向观众传递真诚的方式。这份真诚在拍《大闹天竺》时也有,是王宝强“在那个年龄对电影的认知”,但当时他的技术水准“没有办法(让真诚)在电影中呈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

拿到“金扫帚”之后,王宝强领悟到,真诚弥足珍贵,但仅有真诚是不够的,必须具备通过影视语言表达真诚的专业能力。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影视产业研讨会上王宝强对中国电影发展进行分享

六年走来经历何如,《八角笼中》的诞生之难,只有王宝强自己知道,在他看来,观众要看的是结果,看最后的呈现是否值得走进电影院,而不是拍摄多么艰难。其实大家都很艰难,没必要向观众展示艰难的过程,“成了”之后观众愿意去了解。他总对自己说:“你决定不了出身在哪里,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依然会获得尊重、尊严。”

说到未来规划,王宝强并没有很明确,他一直在寻找新突破,但不想让自己“有预知”。作为演员,他尝试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得到大家认可;作为导演,他也想不断拍出更多惊喜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王宝强认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有自己的独特性是最重要的。“不跟风,不看人家在哪个类型上获得成功就马上跟,最重要还是要拍让观众兴奋、想看到、想不到的电影”。

那么,期待王宝强导演有更多突破并永远保持对电影的真诚。

编辑:申潇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

我要评论取消

提交

微笑
酷
亲亲
耶
鼓掌
调皮
星星眼
大笑
偷笑
比心
点赞
送你花花
礼物
庆祝
666
打气
棒棒哒
打call
厉害了
加油
大神V5
睡着了
发呆
疑问
害羞
晕
哼
抓狂
惊恐
捂脸
机智
抠鼻
往期回顾
正在阅读:光华锐评×王宝强:从《大闹天竺》到《八角笼中》的这六年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