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来个小互动~诚邀大家浅答几道题↓↓↓
01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02 华佗发明了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请问是?
03 孔融几岁让的梨?孔融让了几个梨?孔融几月份让的梨?
上述问题如有雷同,纯属搬运。
经常上网冲浪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都来自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表演,出题人正是来自“唐朝”的两位名士“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组合。
他们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从天文地理到诗词歌赋,从科学常识到人文算术,问题总是出得很刁钻,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常让游客露出“智慧的眼神”。
杜大人:凿壁偷光的主人公,白天在干什么?
游客:……在凿壁
房大人:鸡柳是鸡的什么部位?
游客:鸡的刘海
房大人:先生真乃当代卧龙啊
但答不出问题算得了什么,拿不到奖品又算什么,这届游客要的就是一个参与感。为了答题,他们买好“装备”奔向西安↓
△一位妈妈给孩子买古装,去西安看“盛唐密盒”
拿出看livehouse的拼劲早早去排队,现场已排起长龙↓
去得晚的,只能看人从众众从人↓
好不容易挤到前排,却碰上竞争对手,那就要猜拳决胜负,获得站上台的资格↓
可以说,每一个站上“盛唐密盒”舞台的人,都经历了太多。至于答题正确与否,可能他们也不是太关心——反正怎么着都有张合照!
“房大人”和“杜大人”配合默契、谈吐风趣,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全是梗。一时间,“盛唐密盒”演出成为西安旅游的打卡项,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相关视频也成了网友们的新晋电子零食,令人上头。
那么问题来了,“盛唐密盒”怎么就火起来了?
房大人:因为我们俩的容颜。
如前文所说,参与感很重要。在景区里,看景、逛展、欣赏歌舞表演是“基操”,能让游客参与互动,才是更高一级的操作。
身穿唐朝服装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除了在形象上贴近古人,说话也模仿古人的抑扬顿挫(当然,我们也没听过古人怎么说话,是从古汉语的音律猜出来的),在“外观”上就给游客营造了“唐朝”的氛围感。
再借知识问答的形式,让游客从台下站到台上,从“观众”变成“选手”,与“房玄龄”“杜如晦”答题互动,体验感拉满。
自愿上台、回答问题、拍照留念、答对送礼,整个过程简洁明了、轻松愉快,游客参与门槛低,互动性高。有游客说,在别的景区只能观看演出,而“盛唐密盒”让演员走近游客,游客能和演员面对面交流,“真的是太有参与感了”。
反差感与综艺感也是“盛唐密盒”走红的重要因素。不得不说,两位演员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们不仅有“墨水”,还有梗。
“盛唐密盒”的问题说不上太难,但涉及面十分广泛,扮演者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很难撑起“唐朝名士”的角色。不仅如此,两位演员还是造梗接梗小能手,“脱口秀式”答题算是被他们给玩明白了。
房大人提问小学生:abcdefg,后面是什么呢?
小学生沉默,杜大人:他可能学的不是人教版
房大人提问游客小哥:三教九流的“三教”指的是哪三教?
小哥回答某国外宗教,房大人:先生的才智不光被关上了门,还焊上了窗
当然,两位大人也有被游客反将一军的时候。
房大人:古人常说的荆州是现今的哪个城市?
游客:嘿!Siri!
△游客:怎么样?唐朝没见过现代科技吧?
房大人提问《滕王阁序》某一段,游客直接现场背诵。
房大人:好了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背了
游客:来!照相!
△游客: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
在“盛唐密盒”之前,两位演员讲过一阵子脱口秀,如今把脱口秀融入答题,顶着古人的外表,说着现代的梗,给足了游客意外和惊喜。
另外,游戏设置也很懂玩“落差”。回答不出问题,你可能接受来自两位大人的“礼貌吐槽”以及合照,回答出问题顺利通关,你得到的奖品也只是棉签、电池等日常物品。这样的对比不让游客反感,反而令人开怀一笑。
除去“盛唐密盒”演出自身因素,外部环境的助推也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旅游人数迅速增长。从去泰安爬泰山到去淄博吃烧烤,不管是“报复性旅游”还是“特种兵式旅游”,人们的旅游欲望直线上升。
加之网友们把“盛唐密盒”有意思的演出片段在短视频平台传播,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个演出,自然也不会“放过”西安。
不过,归根结底,“盛唐密盒”之所以受欢迎,我想还是因为让游客真的得到了“沉浸式体验”。毕竟,旅游的最高境界,就是“体验”二字。
从隔着围栏,与一眼万年的“不倒翁小姐姐”牵手,到站上舞台,和“房谋杜断”斗智斗勇,游客们在更深层的互动里收获了更美好也更难忘的旅游感受。
看风景、拍游客照、吃美食,已不足以满足游客了。游客们需要的,或许就是这么一方舞台,当TA站上舞台的那一刻,TA就是现场的“主人公”。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