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烟火气,藏蕴变化山水间 | 《山水间的家》

副标题:

来源: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2-08-31 17:55:42
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2-08-31 17:55:4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多样性的人,带来的是多样性的感受。通过嘉宾们对乡村中不同职业的深度体验后,他们不同角度的理解也能呈现出一定的张力。

当体验了方兴虎大哥作为铁道工的工作后,麦家说“虽然轨道是窄的,但人生是宽的”;高圆圆表示“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渗透着他的快乐,这是做一份工作最大的幸福感吧”……

有言简意赅的哲思,也有温情脉脉的体悟,这让对“人”的表达从生活层面来到了

“这是一辆开往春天的列车。”

小火车驶入丛林、田野和农场中,再经过24个节气站牌,从大寒到立春,一年四季的别样景致似流年般闪现。伴随着文化学者麦家一句诗意的解释,列车到达鲁家村。这个位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小村庄群山叠翠、绿水相间、民风淳朴,也让高圆圆感慨道,“这么看着,跟我概念里的农村特别不一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近日上线,实地探访24个新时代的美丽乡村,记录烟火人间、关照人情冷暖,从人到家,再从家到国的叙事路径,探寻中国乡村十年间的“变”与“不变”。

山水之间何以动人?

因为有平凡的人、鲜活的人

《山水间的家》之所以好看,首先在于人的多样性。

一方面,节目中充满了乡村平凡又鲜活的个体,既有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村支书,也有火车司机、茶园农民等,他们在当前的乡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无疑更有引导和共情的能量。

另一方面,主持人、公众人物和文化学者组成的“新村民”融入乡村,在体验、畅聊和感受中展示出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

多样性的人,带来的是多样性的感受。通过嘉宾们对乡村中不同职业的深度体验后,他们不同角度的理解也能呈现出一定的张力。

当体验了方兴虎大哥作为铁道工的工作后,麦家说“虽然轨道是窄的,但人生是宽的”;高圆圆表示“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渗透着他的快乐,这是做一份工作最大的幸福感吧”……

有言简意赅的哲思,也有温情脉脉的体悟,这让对“人”的表达从生活层面来到了精神层面。

与此同时,当鲁健和祝勇为六百多年的吊脚楼盖着瓦,杨千嬅为木材刷上桐油,他们同样深入到村落的深处,感受到非遗文化的传承。

“国文物,要保护。”在石堰坪村的村规民约第一条的指导下,整个村落的建设都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用原来的工艺修缮了古建筑、乡间小路等。

不管是山字型、七字型的楼房,还是一顶两层住的楼房,这些丰富多样的样式也代表了土家族珍贵的建筑风格。

祝勇也表示,“它作为一个建筑群体,跟山清水秀这样一个自然环境非常地融合,这个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能够看到,“人”之所以动人,在于其在山水间的“家”里面;而“家”之所以有意义,则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回应着“国”的时代命题。

节目从不同侧面努力挖掘其生活现状和情感动力,进而描摹出新时代乡村更有温度的一面。

例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10年来,安吉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不断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方式和路径也正在被全国更多的村庄学习。

更重要的是,《山水间的家》采取了两个村庄的交叉叙事,不同地域的人也形成有趣的对照文本。“本届厨王争霸赛正式开始。”经过一天辛苦的采摘和捕捞,石堰坪村和鲁家村的灶火同时升起。在随后鲁健和撒贝宁的连线中,他们的分享也让这种乡村的对照变得更加明显。

一边是传统的坚守,一边是现代的变化,尽管图景风情都大不相同,但人们进行乡村建设的精神与新时代乡村的质朴与温馨是相通的。

乡村里的烟火人间

让“家”更丰富,也更生动

丰富的“人”是核心元素,展现一个具有烟火气息的乡村是创作旨向。

首先,在具体的场景中,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山水间的家》配合感性叙述将观众带入“家”这个有温度的特定情境之中,带领观众近距离从美食、全家福等角度了解乡村,让节目整体洋溢着普通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息,看到蒸蒸日上的生活方式。

在温柔的夏夜,蝉鸣、凉风越过田野吹到餐桌上,伴随着村支书李英的一声清唱“树上的鸟儿叫喳喳哟,欢迎贵客来土家嘞,没有什么好招待哟,一杯清茶敬你们 ”,所有关于乡村的畅想都变得具体且充满诗意。

其次,在多元的互动中,个人生动的回忆和富有文化的解读都让“家”的烟火气有了生动的注脚。

李英和杨千嬅在郊外寻找龙须菜,她们挎着篮子,一边采摘,一边聊到家庭。当杨千嬅分享夫妻之间难免有摩擦,李英一句“牙齿和舌头它也要碰头”的俗语,在展现乡村人民的智慧与幽默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最后,在巨大的变化中,“人情味”的历时性变迁增加了时间的厚度。包括十年前的旧房和现在的新房对比等,既承载了对十年乡村巨变细致勾勒,又融合了对当下村民如何去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的思考,不仅让视听语言传达出的效果大于内容本身,更为观者带去更多启迪。

“十年前,我们鲁家村就是这样的环境。”当方兴虎拿出以前的照片,很难想象现在美丽的鲁家村之前是这么的残破。

撒贝宁说,“过去中国人特别习惯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这个时代开始慢慢被打破,那些房子就像远一点的城市的边界而已”;麦家也表示,“这十年真的是,让农村人过上了真正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这也从一种更宏大的总结中强化了观众的思考。

事实上,通过多元的方式,《山水间的家》不仅表现了鲁家村和石堰坪村农民生活水平、乡村建设能力的提升,还从物质改善发掘到精神追求层面,打破了农民为贫困所扰、为生计奔波的“刻板印象”,构建起了新时代的中国乡村与农民的崭新面貌。

打造原创探访节目新样板

“引领人”是最终旨向

“我这个人最不怕的就是挑战。”在茶园里,撒贝宁背上沉重的除草机,带上帽子和护目镜开启了除草工的劳动历程;而另一边的麦家也脱掉外套,拿起锄头,准备在茶园里“大干一番”。

当文艺工作者离开车水马龙的喧嚣,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成为劳动者,与山水间的人民打成一片,观众也跟随节目走心感受着最为质朴无华的人间烟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山水间的家》真正把镜头对准乡村,歌颂劳动的光荣,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也随之跳动和绽放。

正是真实鲜活的乡村,才能吸引到真实的人才回归。

文化的的碰撞与交融保持在一种平等互鉴的均衡当中,《山水间的家》通过文艺工作者与乡村人民的共同“劳动”,最终指向的还是“人”,用这些发生在中国乡村大地上的巨变故事,去引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

观众不仅看到了乡村里老一辈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敢想敢为的精神气质,节目更彰显出新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自信,传达出更为深远的价值导向。

当家庭农场主的女儿朱冰倩一声山歌把嘉宾们吆喝到茶园山上的凉亭,正值大三暑假的她表示以后要回到家乡,甚至坦言“想要把身边的同学一起‘忽悠’过来建设家乡”。

正因为世世代代奋斗与坚守,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充满了对乡村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留在这里书写美好人生的新愿景。

杨千嬅说,“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去让自己进步、往前走。然后那种传承,不只是文化、艺术和历史的传承,而是我们给年轻人很正面的那种家庭力量,三观的传承。”

纵观这档户外节目不仅在叙事上流畅自然,也在价值观的表达上形成了闭环,从“人”出发又回归到“人”。通过讲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展现乡村建设中的精神传承与青春力量,让更多人认识新时代的乡村,走进新时代的乡村。而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家”的畅想与定义也得以通过节目丰富的阐释找到归处。

编辑:张凌云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

我要评论取消

提交

微笑
酷
亲亲
耶
鼓掌
调皮
星星眼
大笑
偷笑
比心
点赞
送你花花
礼物
庆祝
666
打气
棒棒哒
打call
厉害了
加油
大神V5
睡着了
发呆
疑问
害羞
晕
哼
抓狂
惊恐
捂脸
机智
抠鼻
往期回顾
正在阅读:最是人间烟火气,藏蕴变化山水间 | 《山水间的家》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