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6日,四集纪录片《留法岁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引发广泛瞩目。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纪录片,该片首次全景式讲述百年前1800多名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生在远离祖国的法兰西土地上奋斗的故事,展现了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青年追寻信仰与真理的热血历程。 心似水,志如舟。从1919年春天到1920年底,1800多名中国学子,相继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怀揣着家国情怀,为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为践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梦想,他们迢迢万里、瀚海艰辛,开启留法勤工俭学的时代浪潮。
他们不仅孕育出科学与艺术的火种,更绽放出开天辟地的光芒,成为引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新中国领导人,“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著名画家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也注定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留法岁月,报国追梦,百年火种,生生不息。系列纪录片《留法岁月》在回溯历史、探寻时代的创作脉络中,为我们揭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是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又一部精心力作。
以人物串联时代
重返宏阔波澜的历史现场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立项项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项目,系列纪录片《留法岁月》共分为四集:《到法国去》《生死抗争》《革命之路》和《报国追梦》。纪录片试图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历史人物,真实再现百年前1800多位中国学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探寻追逐信仰的力量。
该片第一次系统探访揭示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一百年前是如何为了理想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从侧面反映了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那段觉醒年代的青年抉择。
《到法国去》《生死抗争》两集篇幅,用工笔细描式的手法再现了李石曾、蔡和森、赵世炎、邓小平、周恩来、欧阳钦等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集中笔墨勾勒出代表性人物的成长历程,浓缩呈现1800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真实经历。
“短别离,长相忆,奋斗到底,唯我少年有此志气。”
“所学何为,绝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
”“求得真理救国救民。”
《革命之路》一集中,充满家国情怀的留法学子们始终坚守留学报国的追求和使命,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为了让积贫积弱的祖国变得富强,100多名进入法国高校的勤工俭学生更多地选择了主攻现代科学,成为撒播法兰西科学火种的报国先驱。在《报国追梦》一集中,细数了当时西方顶尖实验室中少有的中国面孔郑大章、杨承宗,他们师徒分别师从居里夫人母女学习放射化学,又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研究的奠基人。
除了革命者、科学家,影片还纪录了怀抱美育救国理想的艺术家们。其中,“中国留学生美术第一人”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艺术的倡导者,作家诗人盛成的作品《我的母亲》章节被选入法国小学课本,他们在留法岁月中用画笔与文字、诗歌与乐章搭建起中西文化交融的桥梁。
透过纪录片的叙事脉络,那段远渡重洋的异国求学之路逐渐清晰。在启蒙和革命为主流的大变革时代,留法勤工俭学生们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用青春和热血上演了个人与时代、当下与未来、梦想与奋斗的传奇故事。几十年后他们之中出现了新中国的总理、共和国的元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核物理科学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他们不仅点燃了开天辟地的革命火种,也在科学与艺术的殿堂绽放光芒,成为引领推动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方向。
用脚步丈量历史
完成跨越百年远隔重洋的探寻
中国百年留法历史,一段报国理想与求学现实交织的岁月,在远隔重洋的两国留下数不胜数的痕迹。为真实再现历史,整个剧组历时三年时间,全球寻找留法勤工俭学生的足迹,行程数万公里,寻找、采访、拍摄国内外130多家和留法勤工俭学相关的工作遗迹、纪念馆以及研究机构,翻看了数千本档案、采访了三十多位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后代。
剧组前后两次前往法国和比利时,60天的境外拍摄时间里,先后去了法国最北部的诺曼底、里尔、首都巴黎及周边的蒙塔尔纪,中南部的里昂及周边的圣厦门钢铁厂、克鲁梭钢铁厂、施耐德工厂,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比亚里茨、马赛,以及比利时的沙洛罗瓦共11个城市与地区,行程5000多公里,寻访了6个档案馆、6所大学、5个博物馆及纪念馆、40多处遗址遗迹,采访了30多位外籍嘉宾。
《留法岁月》中拍摄到大量珍贵史料,很多都是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片中几乎涵盖了境外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勤工俭学生相关的一手文献材料,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聂荣臻等革命家的工卡、学生名录、生活记录、工作评语等珍贵档案之外,还找到了当年勤工俭学生中大批科学家、艺术家的珍贵档案,其中包括像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朱洗、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郑大章的学生档案、实验室照片等等。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历史人物曾经工作学习过的工厂校舍、去过的咖啡馆、拍过合影的台阶、亲笔手写的文字等,深刻感受到历史并未走远,伟大人物的精神依然在传承交汇。他们曾在艰苦的环境中执着地积累、奋斗、抗争,只为有一天能报效祖国,早日实现民族与国家的富强。而今天,盛世如其所愿。
“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留法岁月》力争让所有历史叙述都能找到对应的文献资料,并以视听影像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传达准确的历史和史观。影片拍摄耗时之长、跨地域之广、史料之丰富、表述之严谨,正是剧组以精诚之作完成的一次与百年前青年学子的对话,是对先辈的敬仰,对历史的致敬,对建党百年的诚挚献礼!
以多维叙述全景呈现
见证真实而诗意的历史图卷
《留法岁月》是总台中央新影集团旗下的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继《手术两百年》又一精品纪录片,延续其近年来在知识类、历史类纪录片中擅长的多维讲述视角、立体还原历史原貌,使得画面精致又真实。
《留法岁月》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后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摄影机跟随他们探访先辈故居、查阅先辈的信件手稿,重走先辈们走过的路。
现年71岁的唐瓦加,他的父亲是开国少将唐铎。当他来到102年前父亲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布里村初级留法预备班时,讲起父亲一生难忘的记忆——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的初见。父辈的旗帜依然矗立在他的心中,一种永不磨灭、薪火相传的精神让所有人深受感动。
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将历史定格,百年之后成为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那些无法再现的关键节点、历史瞬间,影片用动态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
片中,大湖以南、湘江之滨的毛泽东化名“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用一则《征友启事》寻找“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片中用动态手绘再现了1915年苦闷彷徨急于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青年学子毛泽东。
《留法岁月》定制的18副水彩绘制人物场景,辅以动态的运动镜头,在黑白的历史与彩色的现代时空中带来一抹浓墨重彩的亮色,赋予历史中的人物更为立体的形象和饱满的情感,写意地再现了历史文献中弥足珍贵的场景。
留法岁月,青春绚烂,唯家与国,不负韶华。《留法岁月》全景记录那段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历史,以精诚创作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记录影像深情回望历史,坚定时代方向。 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先驱们怀揣着家国情怀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践行革命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百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迈入新征程,一步步实现着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伟大中国梦。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