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家》:写实中有“大意境”,创新中显“创造力”

副标题:

来源: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2-11-08 10:19:12
光华锐评微信公众平台 | 2022-11-08 10:19:1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作于田园,栖于山水,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

无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还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快意……乡村生活的种种诗意与美好,都能在《山水间的家》里找到。

它记录、展现现代乡村,却又不止如此。正如下文所言,这档节目击中了人们心中的柔软,也让更多人看到更多的中国故事。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精神家园,记忆里最美的地方。”在《山水间的家》中,撒贝宁的这一番话道出了无数人心里的乡愁。

这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于CCTV-1播出后,便击中了不少观众心里的柔软之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现代人所憧憬的“诗与远方”照进现实;新兴产业、共享经济、云端互联,乡村发展跑出加速度;文创出新、文化破壁,历史传承迸发全新活力……

24个真实的村落将在节目中渐次登场,由点到面、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共同铺陈出一幅壮美的乡村画卷。

截至目前,《山水间的家》已经播出五期,随着节目凭借高口碑与高热度愈发“出圈”,这些“宝藏乡村”所代表的中国故事也正为更多人所看见。

写实与写意相映

沉浸讲述山水间的中国故事

实际上,乡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不断被想象和被建构的对象。

过去很多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乡村,大都被定义成了城市化浪潮下的一种记忆遗物。自媒体兴起的背景之下,乡村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吸引流量的猎奇工具,或被粉饰成悬浮的乌托邦。

而《山水间的家》采用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质朴写实的镜头赋予了大众重新认知和发现乡村的自由,让当今乡村的真实样貌得以“无滤镜”地进入大众视野,将它真正的活力和生命力透过荧屏呈递到观众眼前。

除了视听语言的写实,贯穿整档节目的“探访”模式进一步突显了其鲜明的纪实风格。

在每期节目中,由主持人、公众人物和文化学者组成的两组团队分别去到一座村落,他们以“新村民”的身份融入乡村生活中,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和生产经营活动。

观众得以沉浸于嘉宾“第一视角”的见证之中,捕捉每一处蕴藏惊喜的乡村风物,了解每一座村落不同的振兴模式,甚至触摸到每一片土地的脉搏跳动。

跟随着节目嘉宾的步伐,观众们亲眼看到了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旅游业的发展,一趟趟穿行在乡村山水之间的观光慢火车带着村民驶向富足生活的快轨道,村里小康之家比比皆是,老百姓“真正过上了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江苏省溧阳市礼诗圩村探索打造“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

安徽省黄山市西递村村民收入日渐多样化,村里的分红加上自家做生意的收获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四川省眉山市兰沟村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蹚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村民们用勤劳双手和辛勤汗水“把日子编成了诗”……

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正是在这样的真实呈现中愈发具体。

写实之外,《山水间的家》同样将中国乡村发展背后的深厚意蕴传递了出来。

但是,这种“大写意”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直给式的价值输出,而是牢牢扎根在乡村的“烟火气”里,更落实于对平凡个体的呈现之中。

每期节目将镜头对准了每一座村落的一个家庭,叙事线索沿着家庭不同代际成员的生活经历而进一步展开,在时间的纵深中折射出个体、乡村与时代之间的同频共振。

接过老书记的接力棒的石堰坪村村民李英、用文创产品带动乡村文化发展的礼诗圩村的创业青年施珺、返乡经商被推选为乡村治理带头人西递村村民黄煜……

这些生动鲜活的个体故事恰到好处地缝合了这档节目的宏大叙事和微观表达,用足够令人信服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叙事,勾勒出中国乡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背后的每一个坚实脚印。

创新与创造并举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山水间的家》通过自然环境、地理风貌、历史风俗、生活方式等多角度深入探访新时代乡村,让观众得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地乡村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并随着节目的层层深入,感知当下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活力与魅力。

以广西大寨村、湖南石堰坪村、安徽西递村等为代表的村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内生动能,上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弘扬中绽放出全新魅力。

拥有全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石堰坪村将文物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当地村民还保留了“糊仓节”等传统民俗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带动乡村旅游的亮点。

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最佳旅游乡村的西递村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游客穿行在徽派建筑之中,就能深度体验不同的文化特色,仿佛进入了一幅“中国水墨画”。

为守护2300多年的梯田风貌,广西大寨村村民陆续卖掉耕牛,栽种近40万棵树木,如今,大寨村的森林覆盖率达82%,大自然回馈的山泉水不仅能够灌溉梯田,还能供全村人使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而以浙江鲁家村、江苏礼诗圩村、四川兰沟村等为代表的村落则融入了更多的现代理念和元素。

浙江鲁家村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家庭特色的现代化农场,更开通了“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4.5公里长的线路串联起竹园农场、灵芝农场、蔬菜农场等18家庭农场,拓展出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江苏礼诗圩村推出“共享经济”,共享厨房、共享菜园、共享平台等创新设施的大力建设让这一方江南水土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大好势头。

四川兰沟村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了国际竹艺城、竹林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举办了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中国竹文化节等盛会,从传统农业村破局成为“中国竹编第一村”。

当然,传统与现代、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并非割裂的,《山水间的家》的每期节目所呈现呈现的是不同乡村实现振兴的多元路径,却始终强调创新和创造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动力。

由此,这档节目既然让观众看见了美丽乡村,也看见了乡村发展背后的火热时代和驱动力量。正如节目嘉宾蒙曼所言,“留得住的山水,守得住的家园,值得过的人生,看得见的未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来到乡村,而这档节目也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去到乡村,鼓励他们在乡村开拓一片天地,为当地的创新与创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与创造也是《山水间的家》这档节目本身呈现的创作底色。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打造大批精品力作,全面推进精品节目创新。

此次《山水间的家》打造了原创探访类节目新模式,这一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乡村云旅行”,树立了广播电视内容创新的样本,也给更多的乡村带去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发展案例。

“见证乡村振兴的壮美蝶变,寻找山水之间的诗意栖居。”

在后续的节目中,《山水间的家》前往福建省围头村、广东省储良村等地进行实地探访,通过山水间的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等,带领观众领略山水有情、田园生机、温暖乡愁的新农村风貌,体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生活,投身充满活力、满溢动力、富有潜力的新农村建设。

作者:高贵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导

李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博士生

编辑:张梦琪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来说两句

我要评论取消

提交

微笑
酷
亲亲
耶
鼓掌
调皮
星星眼
大笑
偷笑
比心
点赞
送你花花
礼物
庆祝
666
打气
棒棒哒
打call
厉害了
加油
大神V5
睡着了
发呆
疑问
害羞
晕
哼
抓狂
惊恐
捂脸
机智
抠鼻
往期回顾
正在阅读:《山水间的家》:写实中有“大意境”,创新中显“创造力”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